目前分類:英子的思念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父親最後在台北榮總住院時,說想吃「意麵」。他曾經聽在號子看盤的朋友説,意麵是一種特別的麺,很好吃。

我們在榮總附近買到「意麵」,但是我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,也很納悶為什麼和我在台南吃的意麵不同。 父親吃了之後也沒有說什麼,看得出來他有點失望。

父親過世後好久,我看到一篇關於「意麵」的緣由,才明白原來父親想吃的很可能是「鍋燒意麵」。

「意麵」在製麵過程中,加入大量雞蛋代替部份水分,所以生鮮意麵不宜久放過夜。早年台南人,便把意麵下鍋油炸定型,方便久存,因含有蛋白所以麵質炸過後膨脹酥鬆,外加雞蛋,蝦子等在一個小鐵鍋裡面煮好之後, 將小鐵鍋放到一個""字型的木頭架子上面,即為「鍋燒意麵」。

歲月匆匆,父親離開27年了⋯⋯


  


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民國 67 年到 73 年間,是媽媽的頂樓菜園最輝煌的時候。媽媽很會種菜,三十多年前就會利用廢棄的浴缸和保麗龍盒來種菜,也會自製果皮、菜葉的堆肥。絲瓜、瓠瓜、苦瓜,每年都豐收,媽媽會用「正」字來統計收成數量。至今還記得媽媽滿意的笑容。

 

當時在頂樓陽台,可以看到觀音山全景。觀音山、附近的三合院、媽媽種的茉莉花,都曾經是我寫生素描的對象。每到暑假,黃昏時到陽台澆水常是我的工作,而當時覺得是苦差事。現在想來覺得可惜,沒留下什麼菜園的照片,只找到一張在我身後棚架上的苦瓜 .......

 

苦瓜,又叫「半生瓜」。通常在年少時大多不喜歡苦瓜,但隨著年齡漸長,累積的睿智會漸漸懂得欣賞苦瓜,這時人生也就走一半了。

文章標籤

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《端午佳節》

 

母親是很重視民俗節日的,端午節一定會包棕子。

我以前還在家讀書時,端午節常遇上期末考,我總是會抽空幫忙包棕子。

之後媽媽年紀大了,漸漸不包棕子了......

影片是11年前,媽媽來我家,隔好多年,我們又可以一起包棕子了。

 

影片中的祖孫三人,現在樣貌都變了,但愛沒變。這就是人生啊!

  

文章標籤

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王宣一在《國宴與家宴》書中寫下的這段話:

「母親過世後出殯那天, 我們並未依習俗到廟裡擺素席, 而是所有臨終時陪在她身邊的子孫們, 連手做了一場家宴, 將母親宴席中常見的菜餚一一做出來……那天, 酒量稱得上都還不錯的我們, 幾乎都有些醉了, 但我們談笑如常, 就像她的菜色, 所有深沉的悲痛, 都像那只不起眼的咖子, 深藏不露, 以家常的姿態呈現出來。可是我們都知道, 母親風華一時的國宴家宴隨著她的故去, 再也不會原味重現。」

 

如果,能像這樣,眾姐妹連手做一場家宴,將懷念母親的味道一一做出來....

用這種方式紀念一位愛做菜的媽媽,多有意義啊!

但是,不可能實現的。可以想像的場景是:

有人看著其他姐妹做的菜,撇嘴不屑的說,那也沒什麼..

有人說,妳這樣做不對啦!她那樣弄不對啦…

有人爆著大眼,握著菜刀說,我是有刀的人...

有人什麼也沒做,卻說自己很會做菜...

娘在 家在。如今,娘不在了……

~於母親對年後,有感而發

 

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,
我在外頭, 母親在裏頭」--余光中

第一個沒有媽媽的母親節....

文章標籤

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