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在賣綠蘆筍的菜攤上,出現這個不一樣的,問了老闆,她說是「脆筍」,沒有冒出土、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蘆筍。咦?不就是白蘆筍嘛!
它非常的脆,老闆堅持幫我削好皮,怕我回去自己削,蘆筍會斷光光。
既然脆,就保留它的脆,於是我料理成這道《雞肉清炒白蘆筍》。
做法:
1. 雞里肌肉,切小塊,加適量醬油、米酒醃半小時
2. 雞里肌肉加少許蓮藕粉調勻
3. 白蘆筍斜切段
4. 平底鍋加油、將雞里肌肉拌炒一下,加少量水,放入白蘆筍續煮約2-3分鐘即可
小知識:
白蘆筍因為沒有冒出土,不見天日而呈白色。破土而出進行了光合作用之後,就會自然轉變成綠蘆筍。
蘆筍原本是溫帶作物,台灣是全世界唯一在亞熱帶和熱帶種植蘆筍成功的地方。
民國六、七○年代的台灣,是白蘆筍種植的高峰期,新鮮白蘆筍被製成罐頭外銷,曾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。當時中西部沿海一帶都有大面積的蘆筍種植。
英子的心得:
2001年的春天,我在荷蘭的羊角村吃過歐洲的白蘆筍,當時雖然知道白蘆筍很珍貴,但並不是很喜歡。一個大平盤擺了三條白蘆筍,淋了些醬汁,吃起來軟軟水水的。
一般料理白蘆筍的方式是水煮,但台灣的白蘆筍纖維較粗而脆,我嘗試清炒保留它的脆度,也是不錯的做法。
用當令、在地的食材,煮出好吃的食物,是英子的料理理念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