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面上賣的年糕口味有原味、紅糖、紅豆,我都覺得太甜了。
我還是想念媽媽做的年糕,淡淡的甜,吃得出糯米香,特別是裡面加了橘子皮。
今年決定自己做年糕。
做法:
1. 圓糯米 + 蓬萊米 ( 比例 10:1) ,泡水過一夜
2. 曬乾的橘子皮剪成細碎狀
3. 用果汁機高速打米漿,打到用手摸不會感覺沙沙的
4. 米漿倒入棉布袋,瀝出水份後,口袋綁起來,用重物壓,過夜
5. 倒出壓乾的糯米塊,搓成碎塊
6. 適量的二砂糖加入少許熱水溶解,慢慢逐步加入糯米碎塊,攪拌成泥狀
7. 視黏稠狀況再逐量加入水。甜度可沾點米糊舔看看而增量
8. 加入細碎的橘子皮,攪拌均勻
9. 適當大小的容器,鋪上玻璃紙,玻璃紙塗上少量的油
10. 米糊倒入容器,蒸 1-2 小時,筷子插入不會黏米糊,就是蒸好了。
小撇步:
玻璃紙哪裡買?是蒸年糕用的玻璃紙,不是文具店的玻璃紙。我是到食品材料行買到的。
「米」、「粉」的學問:
上次做湯圓時,就是循水磨糯米的古法,從打糯米漿、壓成糯米糰、搓成粉。
同學問我,為什麼不直接把糯米打成粉就好了?對喔!是我多此一舉嗎?
後來上網做功課,有了以下的認識:
1. 「 水磨粉」的米浸過水,有親水性,加水攪拌很快就均勻,質地黏密。 水磨糯米粉可做年糕、湯圓,水磨在來米粉可做蘿蔔糕、 河粉、碗粿等 。
2. 直接把米打成粉叫「生粉」,生粉的親水性差,加水後會浮在水上,需要認真攪拌才能混合,蒸好後質地比較疏鬆,好像有點孔洞,所以用生粉做的糕叫做「鬆糕」。例如蔣夫人愛吃的「紅豆鬆糕」,我第一次吃紅豆鬆糕時,不太習慣這種口感。
3. 一般市面賣的糯米粉是「 水磨粉」
4. 因為上次做湯圓的經驗, 100% 的糯米好軟好黏,所以這次做年糕,我摻了一些蓬萊米。
回憶母親:
去年的這個時候,我到傳統市場買年糕,老闆娘說:「我的年糕是自己做的,我從小就跟著媽媽做年糕,就會做了,我女兒都不跟著學 .... 」。聽著她講,我腦中浮現小時候和媽媽做年糕的情景,我想說:「妳可以教我做年糕嗎?我媽媽忘記了」,但我哽住了,忍著眼淚,走回車裡,一路哭著回家 .......... 現在想跟媽媽說,我會做年糕了 ......